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1

当然,韩家在参场人缘不错,林启越跟韩立民处的也还行。

林启越有意结交,旁边再有韩立民、历秉卓帮腔,许世彦也不好太拿把,好像自己有点儿能耐就多了不起似的。

于是大家伙儿坐下来,喝着茶水嗑着瓜子,随便闲聊。

说着说着熟络了,林启越少不得就谈起关于参地综合利用的一些事情来,主要是征询许世彦的意见。

要说别的,许世彦懂得少,要说是跟人参有关,还真是没几个能跟他比的,毕竟他还有前世的记忆和经验呢。

这个参场,别管是国营还是地方,主要都是种参,所以别看一参场都是工人,干的也是老农民的活。

但是参场只种人参不种地,工人领工资,不挣工分,福利待遇也好。

八六年开始,县属几个参场都开始实行家庭农场生产责任制。

总场把各年生人参划成小份,承包到家庭进行田间耕作管理,产品交总场,由总场核算。

九七年,一参场改制,成立了抚松东方参业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筹集了资金两千七百万,使一参场的产业达到最辉煌时期。

应该说,从八六年到两千年,是一参场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一参场的职工都有钱,日子过得好。

一参场的姑娘外嫁的少,要是东岗镇这头的姑娘能嫁去一参场,亲戚朋友都跟着高兴。

有一年,一参场搞场庆,各种农用三轮、汽车、摩托,绕着东岗半圈儿,那时候是真的红火。

两千年往后,一参场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败。

工人只能向外发展,自寻出路。

没过几年,一参场就这么黄了,连一参场的加工厂,都便宜卖出去了。

后来赶上省里直接成立池西区,专门搞旅游开发。

一参场那些职工都有退休,房子拆迁都换了楼还得了钱,反正日子过得也都挺好。

技术顾问

之前跟历诚容说什么综合开发利用,确实是许世彦的一个想法。

当时就是随口一说,其实具体实施起来,方方面面要遇到的问题很多。

许世彦也没想到,历诚容这孩子当真了,也不知道他咋想的,还写了材料递到林书记那儿。

如今林书记问起来,许世彦也不好再装着不懂,就只能说说他的看法。

除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