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四章

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

薛仁贵留郭待封率二万人守护辎重于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的切吉旷原)。

随后,薛仁贵率军轻装奔袭。在河口(今青海省玛多县)大败吐蕃军队。

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

但郭待封不服军令,擅率后队继进。

吐蕃军以二十余万军队发起攻击,击败郭部,唐军辎重尽丧。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

吐蕃军与唐军对峙到八月,主力齐集后,钦陵指挥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

薛仁贵在无险无粮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但最终薛仁贵被迫“与钦陵约和而还”。战后,吐蕃军占据了安西四镇。

唐朝被迫将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吐谷浑亦被吐蕃彻底吞并。

是役,唐军十万精锐损失殆尽!

唐仪凤三年(678年)的安西之争,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二年(677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三年,唐朝与吐蕃青海湖之战,唐军十八万,被吐蕃打的惨败!是役,唐军伤亡近十万!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的青海防御战,长寿三年(694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的冷泉,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入侵临洮,王孝杰作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娄师德为副手,出击吐蕃,交战于素罗汗山,败于论钦陵、赞婆兄弟。是役,唐军又是十万将士伤亡。

以上三次大唐与吐蕃的战略决战,三十万大唐铁军饮恨沙场。

而后。天宝十一年(752),南诏与唐间的第一次天宝战争,开元二十七年(739),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迁都太和城。建立了南诏。南诏政权的确立。

唐朝的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唐朝所以支持南诏,则是源于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控制权。南诏建立之初,皮逻阁奉行对唐和好政策,唐朝抵制吐蕃的目的部分实现。

但由于边吏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南郡太守(原姚州都督已改州为郡)张虔陀狂妄昏庸,无视吐蕃咄咄逼人威胁的存在,一味抑制南诏,致使矛盾激化。

天宝七年(748),皮逻阁死,子阁逻凤继位。张虔陀先是利用阁逻凤是皮逻阁继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